?????
二次澆注混凝土(即石混凝土或水泥漿)填充設備底部和基礎表面之間的間隙,并將焊頭埋入混凝土中以固定焊頭并承受設備的負荷。
兩次澆注的接觸面確實比整體澆注更容易拉開,但是由于混凝土結構的設計沒有考慮混凝土的抗拉承載能力,因此只要沒有滲水就可以拉開裂縫。
如果在進行兩次澆筑的地方有結構加固物,則必須將首先澆筑的部分扔掉,并且其長度超過加固物的錨固長度。第二次澆注時,只需對次澆注的接觸面部分進行切槽。如果該部分有防水要求,則前澆注部分應預留止水鋼板或止水帶和其他結構措施。
只要按照規格保留鋼筋,即使分階段澆筑后混凝土在分層處開裂,也不會影響承載能力。但是,具有防水要求的零件需要一次澆注。
施工準備:
1.準備攪拌機,平臺秤,鏟斗,海綿,漏斗,細鋼筋,維護用品等。
2.支撐模板時,離設備底座的水平距離應控制在100mm左右,并且模板頂部的高度不應比設備底座的上表面低50mm。
3.清理灌漿空間,不要有礫石,浮漿,浮灰,油脂污垢,蠟等。灌漿前24小時,基礎表面已充分潤濕,灌漿前1小時可使用海綿清除積累的水可確保混凝土基礎被水飽和,并且不再從灌漿材料中吸收水。
混合:
1.混合灌漿材料時必須嚴格控制添加的水量,并且不得超過制造商提供的水量。盤云添加的C80灌漿材料的比例為14-15%。
2.建議使用立式強制混合器進行混合,首先添加2/3的水并攪拌3分鐘,然后添加剩余的水直至均勻。混合部位盡可能靠近灌漿部位。
3.當環境溫度低于-5°C時,應使用不高于65°C的熱水進行混合,以確保灌漿的填充溫度。
施工過程:
1.自重法用于灌漿。考慮到風機基礎灌漿罐的周長較大,應在塔架的一側選擇多個灌漿點,并在塔架基礎的一側依次灌漿均勻攪拌的灌漿材料。不要同時在多個位置進行注漿,以控制氣泡的發生和斷層中注漿的缺乏。注漿必須連續進行,并應盡可能縮短注漿時間。
2.將灌漿倒入基礎后,必須開始手動脫氣。通常使用細鋼條或自制的排氣裝置進行排氣。手動排氣過程應該很慢,以防止外部空氣被注入灌漿中。
3.對設備基礎進行灌漿后,應在灌漿后3-6小時沿底板邊緣向外切成45°的斜角,以防止在自由端出現裂紋和拐角碎裂。
保養:
1.灌漿后進行約2小時的維護。裸露的零件應及時用塑料薄膜覆蓋,并用濕的草袋覆蓋以保持濕潤。
2,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,灌漿部位應保持濕潤狀態。
3,夏季和冬季灌漿材料的施工和維護方法略有不同,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。